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在核酸构成、能量代谢、信号传导及骨骼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内磷酸盐的摄入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但过量的磷酸盐积累会与钙、镁、铁等离子沉积,带来细胞和组织毒性,需要外排机制及时平衡。
XPR1是目前人体唯一已知的磷酸盐外排蛋白,其功能异常与脑钙化、血栓形成、肿瘤发生等疾病相关。在原发性基底节脑钙化症中,XPR1功能失调导致磷酸盐外排障碍,进而形成钙磷沉积,诱发神经系统病变。在细胞内,XPR1的功能可被磷酸盐浓度指示分子焦磷酸肌醇InsP8激活。同时,支架蛋白KIDINS220能够与XPR1形成复合物调控磷酸盐的外排。但是,KIDINS220和InsP8调控XPR1功能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晰,制约了XPR1功能失调引起的脑钙化等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张一小课题组联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Ben Corry课题组、上??萍即笱镅嵌翁庾椤⒚拦⒒肪辰】悼蒲а芯克鵖tephen Shears课题组,通过结构解析、功能研究、计算模拟等手段,揭示了XPR1一种精细的key-to-locks活性调控方式,以及独特的knock-kiss-kick磷酸转运外排机制,阐明了原发性脑钙化相关突变的致病机理,发现了磷酸外排同源蛋白XPR1、PXo、PHO1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和差异性。
该研究描绘了XPR1的逐步激活过程,并提出了两个新模型——key-to-locks揭示了InsP8如何解除KIDINS220及XPR1自身施加的多重抑制,knock–kiss–kick描述了磷酸盐的外排过程。这些发现为理解人类磷酸盐稳态奠定了分子基础,并为脑钙化、肿瘤等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及潜在干预策略研发开辟了新方向。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XPR1–KIDINS220复合物结构及InsP8激活XPR1的全构象变化过程
KIDINS220和InsP8调控XPR1磷酸盐转运活性模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