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免费月抛群_全国品茶修车资源交流入口_全国51茶楼信息网_微信二维码叫小妹150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大豆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2025-07-14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来源大量依赖进口,这凸显了大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进而对经济收益产生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大豆免疫机制并挖掘抗病基因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冯献忠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梁祥修,解析了大豆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mLLG1/2调控大豆免疫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该团队在前期研究中筛选到免疫自激活突变体Gmlmm1,它编码了CrRLK1L蛋白,并调控免疫受体GmFLS2GmBAK1结合,抑制免疫过度激活。研究发现,大豆GmLLG1/2GmLMM1可协同调控大豆免疫和抗病性。同时,Gmllg1 Gmllg2突变体免疫和抗病性增强,GmLLG1/2可调控GmLMM1的细胞膜定位。进一步,研究发现小肽GmRALF1GmRALF18可负调控免疫,并与GmLLG1/2互作,且Gmllg1 Gmllg2抗性增强时,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不受影响。

这一研究深化了学界对大豆免疫机制的理解,并为培育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关研究成果以A?pair of GPI-anchored proteins regulate soybean immun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coordination with GmLMM1 and GmRALFs为题,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吉林省的支持。

论文链接

GmLLG1/2负调控大豆免疫和抗病性

打印 责任编辑:闫文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